新疆日报讯(记者王蕾报道)距离托克逊县城3公里的夏乡喀拉苏村,有5个村民小组,597户2374人。2014年喀拉苏村被确定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村时,有贫困户229户933人。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克难,2016年喀拉苏村整村脱贫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。如今的喀拉苏村村庄美了、村民富了,村民在增收路上越走越有信心。这些变化归功于喀拉苏村有一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党支部。
建强党支部当好带头人
“支部建设好不好,就看村民是否满意;要当好带头人,首先就要建强党支部。”喀拉苏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力米提 · 艾尼深有感触地说。
阿不力米提 · 艾尼大学毕业当了3年村干部,两年前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,村党支部先后吸引多名外出务工能人、毕业返乡大学生和致富能手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岁。
党支部有了新鲜血液,还得有让村民信得过的工作作风。为方便村民办事,村党支部建立村干部轮岗值班制度,实现了来访一位村民、办好一件实事,让村民少跑路的目标。村党支部还设立了“党群议事会”,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做到公开透明、公平公正,让村民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。
打铁必须自身硬。村党支部采取远程教育、组织班子成员观摩学习、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等措施,切实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,让村民看到了村党支部一心带领大家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。
村民买买提 · 尼扎木说:“村里有一个这么好的党支部,我们致富的信心更足了。”
摸准基层脉村民劲头足
过去的喀拉苏村种植结构单一,经济作物少,村民抵御风险能力差。村民虽然有致富愿望,但缺少资金和技术,这成为制约增收的一个关键因素。同时,喀拉苏村作为城郊村,地缘优势没有发挥出来,部分村民“等靠要”思想依然存在。
为推进精准脱贫,村党支部要求每名干部结对联系6户贫困户,按照“因地制宜、一户一策”的原则,为104户贫困户争取小额信贷资金289万元发展畜牧养殖等产业。
为45户贫困户的191.3亩地免费发放葡萄苗,并争取到19.3万元资金,以每亩地1000元的标准新建葡萄架。村党支部还给村民发放扶贫鸡、扶贫羊,聘请养殖业和种植业专家给村民培训,引导村民科学种养;引导鼓励富余劳动力到县城就业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贫困户伊力哈木 · 买尼克就是受惠村民之一。2016年,村党支部不仅给他发放了5只扶贫羊,还给他做担保,帮他申请了2.8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扩大养殖规模,现在每年的收入近万元。“没有党支部的帮助,就没有我现在的好生活,我现在干劲十足!”伊力哈木充满感激地说。
喀拉苏村灌溉渠年久失修、渗漏严重。针对这一情况,村党支部多方协调争取项目,去年改造了15公里长的防渗渠,农作物用水得到了保证。韭菜种植效益高、易管理,村党支部积极聘请专家指导村民搭建大棚种植韭菜。村民阿布都热衣木 · 亚森2016年将自家的9亩棉花地改种了韭菜,当年收入13万元。
班子强,村民富。如今的喀拉苏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,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。
来源:新疆日报